"自愿治疗"精神病是一把双刃剑


来源: 韩国新华网   时间:2020-07-31 12:03:45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精神卫生法草案。草案规定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开设精神科门诊。草案还新增了精神障碍患者财产安全不受侵犯规定。

  

  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即非自愿不入院治疗,既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有力保障,也可以关上“被精神病”的门。这也是当下关注的一个焦点。

  众所周知,“被精神病”现象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维权上访,被人以精神病为借口送进疯人院;一种是家庭成员不睦,家庭矛盾升级,家庭成员为了财产或其他,把某一家庭成员送进精神病院,夺取财产或财产权。而且,不论是哪种情形,不论发生谁的头上,都严重侵犯公民的权利,也都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一旦加上“自愿原则”,这两种企图不能得逞了。

  精神卫生法关上“被精神病”的门,是公众的期待,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迫切要求。就此而言,精神卫生法拟规定“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值得肯定。但问题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说是受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中有一部分人无法正常表达“自愿”与否的真实意思,换言之,这一规定虽然可以关上“被精神病”的门,但也堵住了一部分真正的精神病人的治疗通道。这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可见,“自愿原则”是一把双刃剑,滥用不得。

  那么此题到底如何解呢?“被精神病”有两个“结”。一个是公权力打“结”,一个是家庭成员打“结”。解第一个“结”――防止权力制造“被精神病”现象,即防止维权上访被送进精神病院,此题很好解。显然,一个懂得替自己维权的人,头脑和意识是清醒的,不可能是需要入院治疗的精神病人,不能由权力瞎掰,指鹿为马,把正常公民说成精神病人。相反,一个意识不清醒的严重精神病患者,是不可能有自我维权意识的,也不可能下意识的到政府门寻求权利保障。因此,防止权力制造“被精神病”现象,只需禁止权力送人入病院即成。

  那么第二个“结”如何解呢?这要靠技术设计和技术。其实办法很简单,让“患者”开口说话,对“患者”进行一番简单的问话就能分辨出来。比如,问一问家庭财产、婚姻、社会关系等日常生活问题,如果“患者”能正确的回答问题、清楚的表达意思,没有逻辑混乱等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正常人,是不用入院治疗的。避免把双刃剑当“单刃剑”使,伤害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的权利。

  事实上,防止“被精神病”现象,不能缺罪责相当的惩戒措施,以便进一步约束公权力和家庭成员的权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韩国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太永浩议员以后补身份再度竞选议员并承诺愿为在韩同胞解决实际问题 太永浩议员以后补身份再度竞选议员并承诺愿为在韩同胞解决实际问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韩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