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来兴:为新加坡的未来买保险


来源: 韩国新华网   时间:2020-07-31 16:32:58





傅来兴专栏

中国数个城市近来经历酷热夏天,高温的覆盖范围远超往年,特别是上海的气候为141年最高,达到40.6摄氏度。创纪录的高温烤坏人,也影响农作物生长、渔业和畜牧业的收成;但中国另一些地方却发生干旱或连降暴雨,极端气候变化再次引起人们对中国环境遭破坏的关注。

最近公布的2012年气候现状报告,再次证实气候变迁的事实,去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其中一年,为130年来第八高,全球海平面上升至纪录高点,北极圈冰层在去年9月萎缩至历史最小,科学家在这份报告中指出,我们关注的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一种“新常态”(new normal)。

这份作为政策制定者参考的报告,没有将气候变化归咎于任何因素,但指出导致持续增加的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及一氧化二氮。由52个国家384名科学家所编纂的报告,最关注的一点是气温的上升。根据50年来的趋势,全球气温每隔10年持续上升0.15摄氏度,结论可以说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越来越热了。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国,环境和水资源部早在2008年初,就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认为应更好地了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足,应积极寻找和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其中一要点,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更加积极地支持工业、建筑业、住家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拨款1.7亿元,作为五年的清洁能源研究,促进我国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

不同政府机构在2012年起加大关注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去年3月,政府宣布在气候变化跨部门委员会设立一个工作小组,研究我国能如何稳定长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放在2020年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提出适合长久减排的政策和运作框架,政府也在去年中推出“国家气候变化策略2012”(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2012,简称NCCS-2012)报告,让公众更了解我国在减排方面的对策。

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我国的海平面较低,低于海拔15公尺,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四面环海的海滩是我们应付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战场。从1960年开始,我国以填海方式来应付经济活动及人口增长所需的土地,至今我们的土地面积增加了超过20%。

这些填土地带是我们应付海平面可能上升的长期战役的前线,在2011年底,政府决定将所有新填土地带的高度,至少高出已记录到的最高涨潮水位的2.25公尺,这比过去所规定的最低高度高了1公尺。事实上,我国约七至八成的海岸线,已有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政府通过各种维护工程,來克服沿海侵蚀的问题。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和更高的海岸防护墙,以保护整个岛国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提高填土的高度肯定导致填海成本上升,但却是有必要的,有关决定显示政府对应付未来气候生变的决心。我们的滨海湾金融区就是建造在填土地带上,我们西部裕廊工业区的多数地段,包括亚洲最大的石化综合设施所在地裕廊岛,以及未来新的集装箱码头,都是从沼泽地上填出来和建在填海地段上。

国家气候变化秘书处(National Change Secretariat,简称NCCS)最近公开招标寻找咨询公司,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制造业成本和市场份额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要如何因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掌握商业机会。这份研究合同发出后,有关研究预计会在明年完成。

制造业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五分之一,而炼油和石化生产活动占了GDP的一大部分。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燃油港,燃油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凶之一,是否要燃油公司开始交易排放量证书或缴付碳税,有可能会列在未来考虑的范围之内。虽然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目前并不需要减排,但将来国际条例一旦改变后,我国可能必须加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行列中。


新加坡还面对其他气候变化的挑战,在2010年6月,我们的乌节路购物地带发生前所未有的大淹水事件,当时环境部一度不知所措。政府后来也积极采取其他的行动和定下目标,包括推出“车辆排碳量税务计划“(Carbon Emissions-based Vehicle Scheme,简称CEVS),鼓励人们购买低排放量的汽车,也通过“最基本耗能标准”(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简称MEPS),从今年起加强对冷气和冰箱节能的管制;明年起也将提高对灯泡的相同要求。

 

这些种种的努力,让新加坡这个小国在保护地球方面不落他国之后,在国际社会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出现前,我们做好准备应付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挑战,等于是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购买了保险。全球性气候变化是长期逐渐发生的,而且并非由单一的因素所造成,有了充足的调适措施,才能缓和严重和气候突然变化可能引发的冲击和影响。过去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新加坡人将气候变化视为急迫的课题,也许政府接下来可以鼓励更多新加坡人采取环保的生活方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韩国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走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一张蓝图变实景  走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一张蓝图变实景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韩国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