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青岛8月17日四


来源: 韩国新华网   时间:2021-08-20 13:09:07





波螺油子:青岛的街道仪式感与文化符号
在青岛,波螺油子与蛤蜊、扎啤等构成了最强烈的本土文化符号。游客在青岛,可以遇见以波螺油子命名的剧团、波螺油子为招牌的饭庄、波螺油子为标题的书籍;对于本地人来说,波螺油子跟港式菠萝油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一段九次弯折、落差十米的马牙石小路
现存多个版本的解释中,波螺油子里的波螺公认为是本地人对海螺的称呼,油子的谐音,波螺油子被认为是海螺肉的一种演化称呼,它指代的是道路曲折往复、螺旋上升的形态,酷似环状累叠的海螺肉。在比较宽泛的学者看来,波螺油子泛指老城区那些由马牙石铺设而成的老路,人们现在仍然能在浙江路天主教堂西侧、苏州路北段找到部分波螺油子路面;而在比较严格的本地学者看来,波螺油子指的就是老胶东路,它自西向东九次弯折,五米宽的路面在扭曲间将胶州路、热河路、莱芜路、莱芜二路等连接起来,所以也有说法认为,波螺油子最早应该写作波螺扭子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修筑了几十条马路,其中在热河路与莱芜一路之间的是一条自南而北的喇叭口大沟,即波螺油子的雏形。国民政府1922年收回青岛,大约两年后,以马牙石铺成的波螺油子出现在市民脚下。波螺油子由杵状马牙石成,马牙石多用于欧洲老街道,它表面上看是一个小方石头,实际上是一根长条锥型石条,越踩越实,坚固不开裂,经过多年踩踏后表面被磨得溜滑,雨天甚至能泛起油彩,月下则泛起淡淡的碎光。阴晴雨雪,波螺油子在本土孩子的记忆里别有一番意趣。
作为百年老路,波螺油子最为精彩的是它的仪式感。在研究者看来,地势落差最大的苏州路至热河路地段,是真正意义上的波螺油子。由低洼处的平民区到波螺油子顶端的商业区经历九次转折,上行途中屡屡经历反折,上坡的仰视,下行的俯瞰,路的尽头热河路上都市繁华扑面而来;而归途则一步步迤逦而行,坡势陡峭,石墙盘旋,弯弯曲曲归回万家灯火。波螺油子长度不过五百多米,上下却是两重天,这种属于百姓生活的仪式感,也让它成为青岛街道建筑文化的图腾。

波螺油子两侧散布着青岛最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红瓦老房子与马牙石路面构建了标准的老城街道美学。六中的老毕业生、医院的职工、外地赶来的写生者、小商小贩在这条街上摩肩擦踵。1996年,摄影家吴正中在波螺油子抓拍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雨后的马牙石泛着苍老的柔光,与稚嫩活泼的女孩形成了鲜明对照。2001年,青岛快速路一期工程动工,胶东路的波螺油子一部分被拆除,一部分被迁移;老城区各处散落的波螺油子引发摄影家和老青岛人的幽思,这位“波螺油子女孩”成为老城极具代表意义的影像符号,多年来不断有摄影爱好者和热心网友追寻她的下落——她像是一段失落的传奇,把波螺油子这个珍贵的符号具象在人们眼前。2013年,“波螺油子女孩”终于现身了,1996年被镜头抓拍到时她刚从幼儿园毕业,如今她已经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了。保持原貌对人与物来说都很奢侈,老城里的波螺油子为海内星散的青岛人保留了追忆的暖光。米荆玉
【配图 1、《青岛往事(波螺油子)》 金步松 画
2、位于浙江路天主教堂西侧波螺油子老路。】
照片不署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韩国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太永浩议员以后补身份再度竞选议员并承诺愿为在韩同胞解决实际问题 太永浩议员以后补身份再度竞选议员并承诺愿为在韩同胞解决实际问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韩国新华网